汶川大地震發生后,環保部門立即投身于抗震救災大行動中,按照環境保護部的部署,努力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和核與輻射安全。連日來,環保部門干部職工不辭勞苦,日以繼夜,開展環境隱患排查;果斷采取有力措施,責令一些高危企業立即停產,并妥善處置了突發污染事故;對飲用水水源地加密監測,及時發布水環境信息。環保隊伍成為抗震救災的一支重要力量,做出了突出貢獻。
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點已經轉為災后防疫和災后安置。但是,由于地震災情還在蔓延,各種次生環境災害也將相繼發生,環保部門的當務之急就是要確保群眾飲用水安全。雖然當前災區的飲用水總體情況良好,但是環境污染的警報沒有消除,反而出現了一些新情況,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,密切關注,并積極做好應對準備。
與地震發生初期相比,目前影響災區飲用水安全的因素有所增多,一些新的問題日益凸現,必須提上解決的日程表。比如,這次地震形成了30多個堰塞湖,其中一些情況危急,如果潰決或需要泄洪,大量下泄的洪水所攜帶的污染物很有可能給水環境帶來威脅。再比如,由于災區防疫面積很大,大量的消毒劑使用也有可能給地表水和地下水帶來污染。目前,個別地區已出現了飲用水中微生物超標、水源水中檢出敵敵畏等問題。另外,地震后臨時搭建了很多帳篷,形成大大小小的聚集區,由于布局混亂,且環境衛生設施跟不上,也容易給環境造成污染,給人民群眾的健康帶來威脅。災區高危行業的企業將逐步恢復生產,其環境隱患將成為影響飲用水安全的潛在因素。
防范次生環境災害形勢十分嚴峻,工作任務相當艱巨,且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我們必須提高警惕,增強防范意識,時刻準備,多種災一種災要按多種災準備,大災小災要按大災準備;針對新形勢新問題,要完善環境應急方案與措施,提高技術設備支持能力,尤其要增強環境監察和環境監測力量。
飲用水安全關系著災區人民群眾健康,是維系災區穩定的重要生命線,保護這條生命線是環保部門的艱巨任務和崇高使命。我們必須繼續發揚中國環保精神,不怕疲勞、連續作戰,頑強拼搏、迎難而上,打勝抗震救災這場硬仗。
|